建筑设计等工程技术服务业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国有设计企业、民营设计企业和外资设计企业,形成了以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为主,大量中小设计企业为辅的竞争格局,行业竞争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
国有大中型设计单位,其优势在于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较强的市场资源,但同时存在着体制框架痕迹严重,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等劣势。一边是渐成气候的民营企业,一边是强势进攻的境外企业,两厢夹击之下,国有大型设计单位该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调整企业所有制结构、机构性质、企业类型、业务范围和项目管理方式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改革成为大势所趋。国内大型设计单位改革最大动作莫过于南北两大设计企业集团的出现,一个是华东院和上海院两院合并重组形成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一个是由建设部院为主力合并三个院形成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几个院合并同类项然后突出设计主业,主辅分离,并同时业务向两头延伸形成投资、咨询、设计、监理、及总承包等多个类型的子或分公司,业内这种联手还包括同济大学设计院等也都在不断地收购或参股一些设计企业。
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经营体制相对灵活,拥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及富有生气的创新团队等优势,着实吸引了一批原国有建筑设计企业骨干设计人员的加入,但同时尚且存在知名度不高,技术短板和管理粗放、市场资源相对缺乏、资金实力较弱等问题。RCC最新公布的“2017十大民营建筑设计公司”,维拓时代、CCDI、华蓝设计、基准方中、长江都市、腾远设计、天华集团、同圆设计、汉嘉设计、中衡设计均榜上有名,这些民营建筑设计单位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使整个建筑设计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越演越烈,在各方面对国有建筑设计单位构成威胁。
中外合资合作设计公司或国外事务所,则运作比较灵活,管理成本低,而且多数是国际顶尖级的设计机构,知名度高且历史悠久,设计水平高,但由于中西方管理、技术、文化等需要有效融合,不熟悉当地特点和国情,人工成本高等因素,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整合难度。境外建筑设计机构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占据着一定量的中国建筑设计的高端市场。SOM、日建设计、鹿岛设计、HOK等境外大型设计企业陆续成为了国内大型设计院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工程建设市场包括勘察设计行业在内的资质管理政策须向外资企业放开。2009年,全外资夏恳尼曦(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获得建筑设计事务所甲级资质,这是境外设计机构首次在国内获此资质,标志着国家对境外设计机构已亮了绿灯。外资设计企业多以合资、股权收购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机制和设计概念的同时,也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4
小结
行业形势有所复苏,是否意味着建筑设计业的低潮已过?现在接活儿接到手软过两年是不是又要开始裁员?这些问题不由得让人对建筑设计业的未来心生担忧。
围棋中有一种叫做“复盘”的学习方法。指对弈结束后,将刚才下的那盘棋再回想一遍,从中进行分析拆解,总结经验。柳传志也将复盘的这种思想引入了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中。建筑设计企业也需要仔细思考复盘,目前看似火热的“招工难”现象是否隐藏某种潜在的问题。事实证明,有的设计公司体系的更新速度确实不适应市场,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以往的问题就会统统显现出来,完全没有抵抗资本。大浪淘沙,未来的建筑设计行业中,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和在某一领域独具特色的企业势必会在市场中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设计行业也需要从以往的经历中复盘,以汲取能量,避免重蹈覆辙。